1 2 3

2018中国社区生鲜报告:多数社区生鲜不盈利“头部企业”正形成

2018-11-06 点击:

11月3日,在“2018中国全零售大会”期间,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联合发布了《2018中国社区生鲜报告》。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创始人赵向阳就报告的核心数据进行解读。

“我们共计收到74个社区生鲜品牌的相关数据,涉及5368家门店,其中既有一二线城市企业,也有来自三四线市场的社区生鲜品牌;既有生鲜传奇、百果园、朴朴超市等热门企业,也有在业内不为人熟知的新面孔。从样本的选择上来说,兼顾到数据采集的全面性”,赵向阳表示。

这两年,社区生鲜被视为一条拥有万亿规模的赛道,无论是传统零售企业,还是拥有互联网背景的资本大鳄,都瞄准了这块巨大的蛋糕。那么,我国当前的社区生鲜经营到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?呈现哪些特征?它的痛点和短板在哪里?这份《2018中国社区生鲜报告》(以下简称报告)给你参考。

给社区生鲜“画像”

面积314平方米、日商一万七、毛利率19.6%

《报告》针对74家样本企业的数据进行梳理、核实,将这些社区生鲜的核心指标进行加权平均,最终得出社区生鲜的“画像”。假设它是一个社区生鲜模型,那么这些数据勾勒出它的基本状况:

从门店数来看,它是一家拥有24家连锁店的社区生鲜品牌;单店面积为314平方米,日均销售额为17000元。该店的生鲜占比较高,达到了53%,生鲜品类毛利率为19.6%,客单价为23元。

这家社区店品牌也开通了线上业务,但线上销售占比只有9.6%。从成本构成来看,人力成本和租金分别占到销售额的8%和5.6%;与去年同期相比,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双双上涨,上涨幅度达到9%和4%。

“上述数据是我们通过计算平均值得到的一个行业综合水平,但由于我国市场差异大,不同生鲜业态的经营模式迥异,对应到具体的某个企业上面,个别数据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差异”,赵向阳表示。

 

 

 

 

“风口”逐渐停了

社区生鲜经历四个发展阶段

社区生鲜的“风口”是怎么吹起来的?《报告》跟踪了57家社区生鲜品牌的创立时间,发现大部分样本企业是2015年之后创建的,特别是2017年,新诞生的社区生鲜品牌数量达到了高峰,而在2018年这一数字有所回落。

数据显示,社区生鲜盲目扩张的“风口”逐渐缓下来了。赵向阳分析称主要有两大原因:一是经过了2015年、2016年、2017年的尝试,一些新入者觉得生鲜业态比较难做,下手比较谨慎了;二是今年二季度出现资本寒冬,融资遇到困难,大家没钱烧了。

《报告》认为,社区生鲜经历了四个阶段。第一个阶段是2015年之前,其特征是传统社区店向生鲜加强型超市转型;第二个阶段是2016年开始,社区生鲜进入了全品类的生鲜专业店时代,代表事件是生鲜传奇的创立;第三个阶段是新零售的风口刮到了社区生鲜领域,代表事件是京东旗下的启承资本投资了钱大妈;最后一个阶段是“便利店+生鲜”的复合业态的兴起,代表案例有好邻居最新一代的“社区全渠道会员店”,以及超市发与罗森合作的“超-罗便利店”等。

 

 

 

 

多数企业门店数在10-100家之间

社区生鲜店“头部企业”正在形成中

社区生鲜是近两年在业界热门起来的业态,因此它还处在“初级阶段”。《报告》公布的数据显示:37%的社区生鲜品牌门店数是个位数;51%的社区生鲜品类门店数在10-100家之间;而门店数100家-300家之间的社区生鲜品牌占比为7%;门店数超过300家的企业只有5%。而这些门店数超过300家的品牌多为百果园、鲜丰水果等一些头部的水果连锁店。

 

 

 

 

社区生鲜三大特征

门店小型化、生鲜占比高、客单价低

《报告》显示,社区生鲜呈现三大特征。首先是门店小型化。62%的社区生鲜店的门店面积在300平方米以内。一些业内人士对于社区生鲜店的面积有一个共识:他们认为300平方米的门店是经营社区生鲜性价比最高的门店,面积小了则无法容纳足够品项的商品;面积太大则面积利用率不足,而300平方米的面积刚刚好。

其次是生鲜占比逐步提升。多数社区生鲜品牌的生鲜销售占比超过了40%,其中有29%的社区生鲜品牌生鲜销售占比超过了80%。这意味着,经营全品类生鲜、以生鲜品类为主的专业店越来越多。

最后是客单价低。由于社区生鲜品牌以解决消费者一日三餐为主要目的,它的经营面积与综合性卖场相比要小很多,这使得它的客单价相对较低。数据显示,接近一半的社区生鲜店客单价在20元-30元之间,社区生鲜平均客单价为23元。

 

 

 

 

线上销售占比9.6%

第三方平台为主要实现工具

伴随着全渠道零售的深入人心,开通线上业务成为多数实体店的选择。《报告》显示,57%的社区生鲜品牌开通了线上业务。在开通线上业务的企业中,有48%的企业是通过第三方平台来实现的;有31%的企业通过小程序来实现;还有21%的企业自建平台开展线上业务。

但总体而言,社区生鲜企业线上占比普遍不高。数据显示,一半的企业线上销售占比在10%以内,而线上销售占比超过20%的企业只有11%。综合统计下来,调研样本企业的平均线上销售占比为9.6%。

今年5月,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《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》显示,便利店企业的平均线上销售占比为8%。上述两个数据相互印证,说明我国实体店的线上销售占比还在很小的范围,有待提高。

 

 

 

 

人力成本上涨超过租金涨幅

一线城市日均租金可达9元每平方米

《报告》针对社区生鲜的租金水平进行了调研。数据显示,一线城市的日均租金可达9元每平方米;二线城市这一数字为3.3元;而三四线城市日均租金为2元每平方米,租金差异较大。

对社区生鲜企业来说,比租金更加沉重的负担是人力成本。《报告》显示,人力成本占到了销售额8%,与去年相比增加了9%。为了应对人力成本不断增长带来的经营压力,有一半的社区生鲜门店采用了合伙人机制。

《报告》指出,国家出台了关于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的《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》,这一政策或将继续推高零售企业的人工成本。

 

 

 

 

资本押注

前置仓带来社区生鲜新玩法

所谓前置仓,就是以仓为店,将仓库建立在社区周边三公里的范围内,商品由骑手从仓库配送至消费者指定地点。与传统电商相比,前置仓模式由于距离消费者更近,它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配送效率。

关于前置仓,业内值得关注的两大事件:一是最早在全国布局前置仓的每日优鲜最新获得4.5亿元融资;二是来自福州的朴朴超市在业界“走红”。

“若干年前,京东推出两小时达的配送服务,这在当时已经了不得了;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模式将配送时间压缩到了一个小时;而最近在业界火热的朴朴超市更是将送货时效提升到半小时。半小时是一个飞跃性的时间点,它意味着消费者真可以的坐等送货上门了”。福州一位商界人士表示。

《报告》指出:从商业模型分析,只要商品毛利额大于履单成本,便可以跑通模式。但目前的问题在于,多数前置仓依然处于靠促销吸引用户、培养消费者习惯阶段,这使得其毛利率远远低于实体零售店,从而整体处于亏损状态。

 

 

 

 

多数社区生鲜不盈利

但99%的受访者看好这条赛道

业界比较关心的是,社区生鲜真的赚钱吗?它到底是不是一门赚钱的生意?来自《报告》的调查数据显示,38%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企业是整体盈利的;另外38%的企业是亏本的;还有24%的企业是盈亏平衡的。

“这意味着,大部分社区生鲜店无法实现整体盈利。我们发放的问卷中还有很多受访者没有填写这一项。因此我们判断,社区生鲜实际盈利状况比统计的数据还要差一点。我们对经营者的预期做了一个调研,他们认为自己的门店达成预期和没有达成预期的各占一半,但99%的受访者表示看好社区生鲜。”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创始人赵向阳表示。

 

 

 

 

加工品、半成品占比7.15%

生鲜标准化将成为重要的发力点

《报告》针对社区生鲜的供应链情况进行了调查。数据显示,75%的社区生鲜品牌有自己的物流中心,但是生鲜的加工品、半成品销售只占到生鲜销售的7.15%。

“这说明中国的生鲜标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这是社区生鲜未来的发力点,其中也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”。赵向阳表示。

事实上,从一些企业的动作来看,它们已经瞄准了生鲜加工品这条赛道。永辉推出生鲜B2B项目,彩食鲜2017年的收入已经突破十亿元;中百集团的中央大厨房将其生产的鲜食配送到了江西;由海底捞食材采购部门独立出来的蜀海供应链公司已经悄悄“拿下”很多零售企业客户,比如7-11、超级物种,以及国内其他便利店企业等。

 

 

 

 

六大难题“难住”社区生鲜

人才瓶颈最突出

社区生鲜经营的难点在哪里?《报告》一共统计了六大难题,分别是:竞争过于激烈、资金短缺、盈利模式不清晰、网点获取难题、供应链瓶颈以及人才短缺。在上述难题中,最能引起业界共鸣,并且得票率最高的是人才瓶颈。

 

 

 

资讯来源:赢商网

友情链接|宝骐广告|汉马奔奔 联系电话:027-87712600

公司地址:武汉市武昌区体育馆路2号新凯大厦五层

鄂ICP备16024575号 鄂公安网备 42010602000539号

微信 微信